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45200,申请体育硕士专业学位适用)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国家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胜任体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统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
(二)具有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进行体育研究,并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结合;具备较强的解决复杂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体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开发、咨询、管理等工作。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及运用外文撰写体育的科研论文;
(三)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积极的文化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四)结合实际岗位,积极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以及相关专业的各级竞赛等活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研究方向
(一)体育教学
(二)运动训练
(三)竞赛组织与管理
(四)社会体育指导
(五)运动防护与康复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6年。
休学创业的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10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数为≥39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为≥32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7学分。所修课程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6学分,选修课≥11学分。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6学分,选题报告1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理论学时 |
实验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开课单位 |
备注 |
公共 学位课 (5学分) |
外语 (2学分) |
40200123001 |
学术英语读写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40200123002 |
学术英语交流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03 |
雅思考试技巧与实践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04 |
托福考试技巧与实践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05 |
翻译技巧与实践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06 |
名剧民品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07 |
英语公共演讲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08 |
研究生英语听说实践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09 |
跨文化交际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10 |
科技英语实训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11 |
英语论语导读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12 |
学术阅读策略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13 |
学术英语交流与表达 |
36 |
|
2 |
1、2 |
外国语学院 |
|
||
60200123001 |
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高阶) |
36 |
|
2 |
1 |
外国语学院 |
|
||
60200123002 |
英语演讲(高阶) |
36 |
|
2 |
2 |
外国语学院 |
|
||
40200123014-17 |
第一外国语 (日、法、德、俄语) |
36 |
|
2 |
2 |
外国语学院 |
|
||
思政 (3学分) |
502101230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
2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50210123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
1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专业学位课 (16学分) |
50270223001 |
体育教学 前沿理论与实践 |
30 |
6 |
2 |
1 |
体育学院 |
|
|
50270223002 |
运动训练 前沿理论与实践 |
30 |
6 |
2 |
1 |
体育学院 |
|
||
50270223003 |
竞赛组织管理 理论与实践 |
30 |
6 |
2 |
1 |
体育学院 |
|
||
50270223004 |
社会体育指导 前沿理论与实践 |
30 |
6 |
2 |
2 |
体育学院 |
|
||
50270223005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
30 |
6 |
2 |
1 |
体育学院 |
|
||
50270223006 |
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
30 |
6 |
2 |
1 |
体育学院 |
|
||
50270223007 |
体育质性研究方法论 |
30 |
6 |
2 |
2 |
体育学院 |
|
||
50270223008 |
体育应用统计 与案例分析 |
30 |
6 |
2 |
2 |
体育学院 |
|
||
选修课 (11学分) |
可任意选修各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具体课程清单见附件,选修本科生课程不计入总学分),至少含1门文史哲艺美类课程。 |
||||||||
必修环节 (7学分) |
50270623001 |
专硕选题报告 |
|
|
1 |
3 |
体育学院 |
|
|
50270623002 |
专硕专业实践 |
|
|
6 |
3 |
体育学院 |
|
五、必修环节
(一)专业实践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一般依托本专业领域的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省级、校级、院级、培育级研究生工作站,海南研究院、仙湖实验室、襄阳示范区等地方研究院完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一般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部分。
课程实践在体育学院各教研室、高水平运动队完成,主要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和运动技术训练,其中实验室安全培训为课程实践的必修内容,课程实践一般依托学校未来学习中心完成,课程实践合格者记3学分。
综合实践一般依托各专业领域的校外实践联合培养基地完成,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体育工作实际岗位,主要进行体育专业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综合实践合格者记3学分。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也可合并进行。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备过程,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定向培养研究生、来华留学生可免修专业实践,所缺学分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
(二)选题报告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并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专业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专业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专业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2个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的具体要求,按照学校研究生开题管理有关规定要求执行。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一)科学研究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托相应的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和科研设施,开展科研工作,参与体育工作实践,培养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答辩前需发表与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符合条件的相应学术成果。
(二)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报告)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论文形式可以较宽泛,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运动教学训练和大型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等。学位论文字数一般要求2.5~3万字。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需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送审前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参照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标准汇编执行。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硕士学位论文送审前,须满足取得学籍当年学校申请硕士学位学术成果有关规定和体育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方可送审。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达到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方可答辩。
※ 未尽事宜以研究生取得学籍当年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手册》和体育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为准。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专业领域分班建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一般在入学后2学期内在校内完成;其它课程和实践环节可在入学后2-4学期内在体育学院、运动队和校外联合培养基地完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各专业领域应吸收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团队,实现团队指导和培养,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八、其它
(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开题前后均可选修课程,硕士论文答辩之前满足学分要求即可。
(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前须修满学位课程的学分,允许研究生开题后根据论文研究需要选修部分其他课程,申请答辩前须修完全部课程。
(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
(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每月至少1次、论文工作阶段每月至少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并形成制度。
(五)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适用同一培养方案。
(六)本次制订培养方案从2024级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